3.0.7 遮阳装置及其与主体建筑结构的连接应进行结构设计。 7.3.4 在遮阳装置安装前,后置锚固件应在同条件的主体结构上进行现场见证拉拔试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8.2.4 遮阳装置与主体结构的锚固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验收记录。 检验方法:检查预埋件或后置锚固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等隐蔽工程施工验收记录和试验报告。 8.2.5 电力驱动装置应有接地措施。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电力驱动装置的接地措施,进行接地电阻测试。
建筑工程行业标准(JGJ) 勘察设计 建筑施工 建筑环境与节能 装饰装修
4.2.11 负压屏障环境设施应设置无害化处理设施或设备,废弃物品、笼具、动物尸体应经无害化处理后才能运出实验区。 4.3.18 应有防止昆虫、野鼠等动物进入和实验动物外逃的措施。 6.1.3 屏障环境设施的净化区和隔离环境设施的用水应达到无菌要求。 7.3.3 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所有设置互锁功能的门应处于可开启状态。 7.3.7 空气调节系统的电加热器应与送风机连锁,并应设无风断电、超温断电保护及报警装置。 7.3.8 电加热器的金属风管应接地。电加热器前后各800mm范围内的风管和穿过设有火源等容易起火部位的管道和保温材料,必须采用不燃材料。 8.0.6 屏障环境设施应设置火灾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GB) 勘察设计 建筑施工 主体结构
目 次前 言 II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44 基本要求 45 性能要求 76 试验方法 107 检验规则 17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 31433—2015《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与GB/T 31433—201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 标准名称修改为《建筑用窗通用技术条件》;b) 更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删除了建筑用门、建筑幕墙(见第1章,2015年版的第1章);c) 更改了标准的术语和定义,删除了设计相似性
征求意见稿
建筑工业产品行业标准(JG)
目 录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1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 11.2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11.3 水泥土复合桩技术 21.4 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 31.5 真空预压法组合加固软基技术 31.6 装配式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41.7 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 61.8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81.9 逆作法施工技术 91.10 超浅埋暗挖施工技术 101.11 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 111.12 非开挖埋管施工技术 121.13 综合管廊施工技术 152 钢筋与混凝土技术 182.1 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 182.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192.3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21
建筑工地培训 其他施工资料
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1.1 技术内容灌注桩后注浆是指在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在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处的注浆阀以压力注入水泥浆的一种施工工艺。注浆目的一是通过桩底和桩侧后注浆加固桩底沉渣(虛土)和桩身泥皮,二是对桩底及桩侧一定范围的土体通过渗入(粗颗粒土)、劈裂(细粒土)和压密(非饱和松散士)注浆起到加固作用,从而增大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基沉降。在优化注浆工艺参数的前提下,可使单桩竖向承载力提高 40%以上,通常情况下粗粒土增幅高于细粒土、桩侧桩底复式注浆高于桩底注浆:桩基沉降减小 30%左右:预埋于桩身的后注浆
文件公告 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GB) 勘察设计 建筑环境与节能
产品建材国家标准(GB)
水运工程行业标准(JTS) 水运工程
3.0.3 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 建造在坡地或斜坡附近的建筑物以及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构筑物和挡土结构、基坑支护等工程,尚应进行稳定性验算。验算时应计及水平膨胀力的作用。 5.2.2 膨胀土地基上建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不应小于1m。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GB) 勘察设计 建筑施工 岩土工程师 建造师 监理工程师 地基基础规范
3.1.1 钢结构构件的设计耐火极限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确定。柱间支撑的设计耐火极限应与柱相同,楼盖支撑的设计耐火极限应与梁相同,屋盖支撑和系杆的设计耐火极限应与屋顶承重构件相同。 3.1.2 钢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经验算低于设计耐火极限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3.1.3 钢结构节点的防火保护应与被连接构件中防火保护要求最高者相同。 3.2.1 钢结构应按结构耐火承载力极限状态进行耐火验算与防火设计。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GB) 勘察设计 市政公用 建筑师 消防工程师 建筑设计 城镇道路交通 城乡综合与工程防灾
4.3.2 建筑高度大于10m并允许人员进入活动,以及上部有外加荷载的冰雪景观建筑,应进行结构设计。 4.3.5 在冰雪景观建筑中可以与人员直接接触的砌体结构,当其垂直高度大于5m时,应作收分或阶梯式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有抗倾覆和抗滑移措施; 2 冰砌体厚度不得小于800mm,并应分层砌筑,缝隙粘结率不得低于80%; 3 雪体厚度不得小于900mm,并应按设计密度值要求分层夯实; 4 上部最高处砌体或悬挑部分与基底的垂直投影缩回的距离应大于600mm。 4.3.8 冰雪活动类项目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冰雪攀爬活动项目高度超过5m时,应采取安全攀登防护措施,并应提供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GB) 勘察设计 市政公用 城镇道路交通 风景园林
4.3.4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9.2.3 高应变检测专用锤击设备应具有稳固的导向装置。重锤应形状对称,高径(宽)比不得小于1。 9.2.5 采用高应变法进行承载力检测时,锤的重量与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比值不得小于0.02。 9.4.5 高应变实测的力和速度信号第一峰起始段不成比例时,不得对实测力或速度信号进行调整。
建筑工程行业标准(JGJ) 勘察设计 建筑施工 检测鉴定与试验 岩土工程师 建造师 监理工程师 地基基础规范 检测鉴定与维修加固 检测技术
5.1.1 人工拆除施工应从上至下逐层拆除,并应分段进行,不得垂直交叉作业。当框架结构采用人工拆除施工时,应按楼板、次梁、主梁、结构柱的顺序依次进行。 5.1.2 当进行人工拆除作业时,水平构件上严禁人员聚集或集中堆放物料,作业人员应在稳定的结构或脚手架上操作。 5.1.3 当人工拆除建筑墙体时,严禁采用底部掏掘或推倒的方法。 5.2.2 当采用机械拆除建筑时,应从上至下逐层拆除,并应分段进行;应先拆除非承重结构,再拆除承重结构。 6.0.3 拆除工程施工前,必须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且应有记录并签字确认。
建筑工程行业标准(JGJ) 建筑施工 施工安全与环境卫生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GB) 勘察设计 岩土工程师 建造师 监理工程师 检测鉴定与维修加固 地基基础规范
5.2.1 对建筑施工临时结构应做安全技术分析,并应保证在设计规定的使用工况下保持整体稳定性。 7.2.2 建筑施工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应对安全事故的风险特征进行安全技术分析,对可能引发次生灾害的风险,应有预防技术措施。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GB) 建筑施工 监理工程师 施工安全与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