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0393-2016 110 66 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规范编号:Q/GDW 10393-2016
规范状态:现行
分享会员:杯****茶
使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交流110 (66) kV〜220kV智能变电站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
规范描述
110 (66) 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能变电站的电气一次部分、二次部分、土建部分及辅助设施功能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110 (66) kV〜220kV智能变电站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15电工术语 变压器、互感器、调压器和电抗器
GB/T 2900.50电工术语发电、输电及配电逋用术语
GB/T 2900.57电工术语 发电、输电和配电运行
GB 14285继电保护和口动装置技术规程
GB 20840.2耳感器第2部分:电流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耍求
GB 20840.3互感器第3部分:电磁式电斥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耍求
GB/T 20840. 7 互感器第 7 部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GB/T 20840. 7-2007, IEC60044—7: 1999, MOD)
GB/T 20840. 8 互感器第 8 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GB/T 20840.8-2007, IEC60044—8: 2002, MOD)
GB/T 30155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GB/T 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 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345屋面丄程技术规范
GB/T 51072 110 (66) 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
DL/T 860 (所有部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 866电流互感器和电圧互感器选样及计算导则
DL/T 5002地区电网调度门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T 5003电力系统调度口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L/T 5044电力工程直流电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 5056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36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49 220kV〜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 5202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 5218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
DL/T 5491电力工程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Q/GDW383智变电站技术导则
Q/GDW 44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Q/GDW534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
Q/GDW 678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
Q/GDW 679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Q/GDW 1131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Q/GDW 11152押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技术导则
国家发改委2014年第14号令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IEC 61588 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Precis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Q/GDW 10393—2016 protocol for networke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s) 3术语和定义
GB/T 2900.15、GB/T 2900.50、GB/T 2900.57、GB/T 30155、GB/T 51072、DL/T 860 中界定的术语 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总则
4.1本标准内容是在现行标准、规范基础上对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进行的规定。
4. 2智能变电站应体现设备智能化、连接网络化、信息共享化等特征,并实现高级功能应用。 4.3智能变电站宜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可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4. 4智能变电站的设计遵循如下原则:
a) 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采用智能设备,提高变电站智能化水平;
b) 互感器的配置原则应兼顾技术先进性与经济性;
c) 宜建立全站的数据通信网络,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应数字化、共享化:
d) 在现有技术条件■全站设备的状态监测功能宜利用统一的信息平台,应综合状态监测技术的 成熟度和经济性,对关键设备实现状态检修,减少停电次数、提高检修效率:
e) 应严格遵照国家发改委2014年第14号令的耍求,进行安全分区、通信边界安全防护,确保控 制功能安全;
f) 优化设备配旨,灾现功能的集成整合•
g) 提髙变电站运行的白动化水平和管理衣率,优化变电站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h) 技术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对丁现阶段不具备条件实现的髙级功能应用,应预留其远景功能接口;
i) 智能变电站采用模块化建设时,应遵循Q/GDW11152的相关规定,一、二次集成设备宜采用工 厂内规模生产、集成调试、模块化配送,有效减少现场安装、接线、调试工作,提高建设质量、 效率;
j) 建、构筑物可采用装配结构,结构件宜采用工厂预制,实现标准化。建、构筑物宜采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总则 2
5电气一次部分 2
5.1智能设备 2
5.2互感器 3
5.3设备状态监测 4
6二次部分 5
6. 1 一般规定 5
6.2 变电站白动化系统 5
6.3 英他二次系统 10
6.4二次设备组柜 11
6.5二次设备布置 11
6.6光/电缆选择 11
7 土建部分 12
8辅助设施功能耍求 12
编制说明 13
相关推荐
评论: 10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