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监控措施(11页word可编辑)

施工监控措施(11页word可编辑)

分享会员:时****了

建筑工程: 试验检测

资料介绍

施工监控措施

1.施工监控的目的和意义

本工程施工程序多、难度大。为了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应力分布、邻近建筑物变形位移等都处于安全合理的范围之内,需要对施工周边重要管线的变位、周边建筑物的裂缝、倾斜、沉降、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立柱变形、坡顶水平位移等项目进行监控量测、实时跟踪分析和控制,以确保施工安全。

施工监控将直接服务于基坑开挖至结构完成后回填的全过程,为本工程顺利建成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对确保基坑稳定、临近建筑物及管线安全其到重要作用,也同时体现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这一主题。

2.施工监控目标

施工监控目标的选择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要选择用现有技术条件容易量测的控制目标,另一方面要选择对主体结构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控制目标,并且量测到的控制目标能反映主体结构及周边建筑、构筑物及管线的实际状况,对施工过程的安全能起到指导意义。遵照以上原则,以下施工控制目标应作为重点监控:

坡顶水平位移;

周边建筑物的裂缝、倾斜、沉降;

周边重要管线的变位;

各项监测控制应保证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促使本工程按设计意图顺利建成。

3.施工监测与控制方法

根据设计及业主的要求,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拟进行下列项目的监测:(1)基坑内、外观察;(2)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监测;(3)桩(墙)顶位移监测;(4)桩(墙)顶变形监测;(5)地下水位监测;(6)桩(墙)内钢筋应力应变监测;(7)锚杆轴力监测;(8)土压力监测;

(9)相邻建(构)筑物沉降、倾斜观测;(10)爆破振动速度监测;(三)综合管线沉降及水平位移观测;(12)车行、人行施工栈桥的饶度变形观测。

1.1.1.基坑内、外观察

采用肉眼、罗盘、皮尺、相机等工具,对基坑外地面、建筑底层土质进行描述,含地质条件、结构、周围地面裂缝、塌陷、渗漏、超载等。根据所揭露的情况与地勘报告比较,找出与报告中是否有不一致的地方,如与勘探报告有较大的出入,应及时通知勘察、监理、设计、监控、业主等单位予以协商确认,进而可能引起施工工艺、措施的改变以及修改设计参数等工作。

监测频率:土石方爆破开挖及施工基坑支护的过程中,每天观测1-2次;土石方开挖完成且基坑支护已施作完成后,每周观测厂2次;如发现异常变化,提高观测频率,必要时采取连续观测。

1.2.2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监测

1、测点布置

主要沿基坑周围地表布设沉降观测点,根据基坑开挖的深度以及附近周边情况,其测点间距为10m-50m,预计共布设地表沉降观测点

24个,其测点位置见图1。

观测点埋设方法:测点和基准点均采用①16mm钢筋浇注混凝土埋设。另外,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以外稳固、不易受到破坏且通视条件良好的地方相应埋设5-10个基准点。基准点埋入稳定基岩中的深度不小于0.5m。

2、量测仪器、方法及频率

沉降观测利用DSZT型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FSl型测微器、锢钢尺,采用闭合导线法或附合导线进行观测。

仪器测读精度为0∙1mm,观测精度按二级变形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即观测高差中误差W±0.5mm0

量测频率:1-7天,1次/12小时;7天-15天,1次/1天;15-30天,1次/2天;30天以后,1次/3天;如发现异常变化,提高观测频率,必要时采取连续观测,直到位移稳定为止。

......

收藏 0

阅读数 357

0

没有下载成功?点这里!

评论: 10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