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漏工程管理指导书(2024版)word55页

防渗漏工程管理指导书(2024版)word55页

分享会员:╰****ゝ

其他资料: 项目策划书

资料介绍

本工艺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地下室、厨卫间及楼地面、建筑外墙、屋面四大部位的相关构造做法标准及要求。

地下室防渗漏

1 基本要求

1.1 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下须做 100mm 厚 C15 素混凝土垫层。

1.2 当地基土比较软弱时,加大垫层厚度至 150mm,或者采用下铺 100mm 碎石。

1.3 特别关注地下结构的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等薄弱环节,应重点核查细部构造措施是否满足本文件防渗漏节点做法要求。

1.4 所有地下室、半地下室、顶板高低跨等需要回填土的部位,必须采用防水混凝土,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抗渗等级不得低于 P8。

1.5 地下室外墙穿墙管必须采取止水措施,单独埋设的管道可采用套管式穿墙防水,焊接的止水环必须满焊;穿墙电缆、管道较多,软连接而不能承受地下水压时,须在地下室墙外做线缆或管道井以避免穿墙节点承受水压。

1.6 当设计未明确地下室防水卷材类型时,须选用自粘性防水卷材进行施工。

1.7 任何临时用水、用电、其他管道等禁止破坏地下室原结构穿孔进出。

2 混凝土结构一般要求

2.1 地下结构迎水面(底板、外墙、顶板)应采用不小于 250mm 厚的防水混凝土,并满足插入振捣要求。

2.2 地下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50mm;当大于 60mm 时,应当在保护层中间加设 2 至 3mm 直径钢筋网片。

2.3 地下室顶板应设置 1~3%结构找坡,大面平整压光、排水效果良好,无明显积水。

2.4 顶板结构需做 50~200mm 深,48 小时蓄水试验,并针对渗漏的部位采用“水不漏”或注浆等方式进行修补,修补完成后局部进行二次试水,直至排除结构所有渗漏点为止。并做好相应试验影相及文字记录。

......

收藏 0

0

没有下载成功?点这里!

评论: 10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