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报告解读回顾: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建筑企业有3个积极的信号:
2025年拟安排4.4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用来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提出了推动解决拖欠账款问题。
用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尽最大能力加快偿还拖欠企业账款。
央企国企要继续带头发挥清欠作用,对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应付快付、应付尽付”。
报告还提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用于投资建设,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是重点领域,科技、民生等薄弱领域也有很多机会。
此外,今年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加快推进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口高质量发展。
去年,“两重”优先选取跨区域、跨流域重大标志性工程,已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东北黑土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北”工程建设等1465个重大项目建设。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将用于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2025展望
与建筑业相关的内容如下:
1、提高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快剥离地方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功能,推动市场化转型和债务风险化解。 坚持政府过紧日子。 2、统一大市场,整治内卷。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改革完善招标投标体制机制。 构建统一的信用修复制度。 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 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建设。 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 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加快健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加强燃气、给排水、热力、地下管廊等建设和协同管理。 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完善无障碍适老化配套设施。 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 推动“三北”工程标志性战役取得重要成果。 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 碳达峰碳中和。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 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试点示范。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现代化灌区建设。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 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 发展现代化都市圈。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 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加强边疆地区建设。 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做好西藏定日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提高重点地区房屋、基础设施抗震能力。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运行,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评论 0
阅读数 143
0
相关推荐
评论: 10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