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原“80后”处长腐败案,涉案11省市50余人!行为恶劣、令人震惊

住建部原“80后”处长腐败案,涉案11省市50余人!行为恶劣、令人震惊

发布时间:2024-08-05 09:46:06

作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分类:建筑业新闻

就在2024年8月1日这天,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的一篇报道,再次掀起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反腐风暴。


这篇题为《“深化改革阻断腐败滋生蔓延”系列报道之二:持续压缩权力寻租空间》的文章,首次披露了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企业资质审查处原处长马丛腐败案。

image.png

文章介绍,2023年6月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纪检监察组对马丛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立案查处,并针对该案暴露出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在制度设计、管理机制、监督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同步推进以案促改、以案促治。

“马丛案是一起‘80后’年轻干部纪法意识淡漠,大肆追求权力变现,且长期不收敛不收手的典型违纪违法案件。”驻住建部纪检监察组一室主任甄颖介绍,马丛利用掌握的内部信息和工作便利,指导企业修改申报材料、提前透露审查结果、协调处理疑难问题,甚至主动勾结、物色培养“黑中介”,大肆收受贿赂

甄颖称,马丛腐败行为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涉案人员涉及11个省市50余人,严重败坏行业风气,造成恶劣影响。

马丛被查的消息此前并未公开发布,该文也没有详细介绍马丛案的查处进展。有媒体注意到,近期北京、宁夏和江苏等多地住建系统召开“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集体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心安何处——马丛忏悔录》。

4月2日,住建部召开新任职局处级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议。驻部纪检监察组组长、部党组成员宋寒松与新任职局处级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会上通报了2023年查处违纪违法问题情况,也组织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心安何处——马丛忏悔录》。

image.png

近年来,住建部少有官员因腐败被查。此前在2020年10月住建部法规司原副司长陈伟被查。2021年2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陈伟被开除公职。通报称,陈伟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收受可能影响公正行使公权力的礼金,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和旅游安排,违规长期借用管理服务对象车辆;违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规定隐瞒不报房产;违规买卖、持有股票,违规兼职取酬,违规多占政策性住房;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钱款。

2023年3月,经济观察报披露,在2020年10月被留置的住建部“援青”干部(援助青海的干部)张标,被法院判犯受贿罪、重婚罪成立,处有期徒刑15年

更早之前的2013年,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原副司长刘宇昕和综合处原调研员罗晓杰分别获刑12年和10年半。这两起涉及住建系统受贿案,让建筑行业资质评审背后的黑幕浮出水面

住建部官网资料显示,该部建筑市场监管司的主要职责包括拟订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安装企业、建筑装饰装修企业、建筑制品企业、建设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咨询单位资质标准并监督执行,认定从事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的资格等方面。

上述文章介绍,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是建筑市场监管的基本制度。近年来,针对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工作在运行管理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住建部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但是,企业资质审批制度不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不严等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权力寻租仍留有空间。

“由于资质审批制度不完善,申报门槛高,很多企业想方设法蒙混过关,‘包装业绩’、挂靠人员甚至编造虚假业绩,或寻求专家、熟人甚至‘黑中介’的帮助。个别审批人员在地方公关、熟人请托、中介诱惑的‘考验’中败下阵来,发生滥用权力、‘暗箱操作’等违规问题。”甄颖表示。

文章称,为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驻住建部纪检监察组深入剖析马丛案背后的问题及成因,认真分析问题症结,聚焦资质审批管理、评审专家管理、借调人员管理、“黑中介”治理等4方面重点,分类制定对策建议。住建部也于去年9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加强企业重组分立及合并资质核定、设置专门服务电话等10条具体举措,进一步堵塞审批制度漏洞

住建系统腐败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据第一财经报道,住建领域反腐工作持续深入,近期已有多地官员相继“落马”。3月以来,已有吉林省吉林市,广东中山、东莞,安徽黄山、淮南,湖北恩施,云南曲靖,四川自贡、甘孜州康定市,甘肃定西等多省市住建系统官员被查,查处官员逾10名

2023年4月底,住建部和驻住建部纪检监察组举办系统纪检监察机关视频远程教育培训,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强力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

驻住房城乡建设部纪检监察组组长、部党组成员宋寒松在培训会上强调,要聚焦“三重点”,将集中整治的重要任务把握准:一是聚焦房地产市场风险防控、保交楼、保障房建设等,严查以权谋私、贪污侵占、截留挪用等突出问题,为保交楼提供纪律保障和法治保障。二是聚焦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城市排水防涝提升工程、燃气管网更新改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严查骗取资金、弄虚作假、行贿受贿、搞大拆大建等突出问题。三是聚焦建筑业转型升级、工程建设项目“双清欠”、房屋市政工程质量安全、资质审批、消防审验等,严查重特大安全事故背后涉及的作风、腐败和责任问题。

中央纪委监委和住建部原文如下:

1

image.png

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工程企业资质评审专家后,来自江苏某企业的管理部负责人前不久被抽取参与了住建部新一轮企业资质评审工作。

评审正式开始前,他与其他专家们一同参加了培训并通过考试,进一步明晰了评审纪律。“整个过程严谨、细致、透明,每个步骤都有留痕,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公正、客观。”该专家告诉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要抓住定政策、作决策、审批监管等关键权力,聚焦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新兴领域治理机制建设,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进一步堵塞制度漏洞,规范自由裁量权,减少设租寻租机会。强化建设工程企业资质评审专家的教育管理监督,正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动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制度改革,有效防范该领域廉洁风险,阻断腐败滋生蔓延的举措之一。

去年6月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纪检监察组对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企业资质审查处原处长马丛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立案查处,并针对该案暴露出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在制度设计、管理机制、监督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同步推进以案促改、以案促治。

“马丛案是一起‘80后’年轻干部纪法意识淡漠,大肆追求权力变现,且长期不收敛不收手的典型违纪违法案件。”驻住建部纪检监察组一室主任甄颖介绍,马丛利用掌握的内部信息和工作便利,指导企业修改申报材料、提前透露审查结果、协调处理疑难问题,甚至主动勾结、物色培养“黑中介”,大肆收受贿赂。其腐败行为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涉案人员涉及11个省市50余人,严重败坏行业风气,造成恶劣影响。

在查办案件过程中,驻住建部纪检监察组多次就办案中发现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工作存在的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向住建部党组及相关司局进行反馈,加强沟通协商,边办案边督促整改,推动解决深层次问题,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是建筑市场监管的基本制度,对于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工作参与主体多,审批流程长,监管难度大,资质审批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以前审批时限不明确,企业反映,申报后就如同石沉大海,每次打开系统都显示‘正在审核’,审批流程也不透明,往往要等半年、一年才有结果。”甄颖告诉记者。近年来,针对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工作在运行管理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住建部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但是,企业资质审批制度不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不严等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权力寻租仍留有空间。

制度机制不完善,还体现为审查内容复杂、审查标准要求不清晰。据了解,一个特级资质的申报材料摞起来有半米多高,而对审批过程中的部分具体指标,连普通审批管理人员也很难完全厘清。

“由于资质审批制度不完善,申报门槛高,很多企业想方设法蒙混过关,‘包装业绩’、挂靠人员甚至编造虚假业绩,或寻求专家、熟人甚至‘黑中介’的帮助。个别审批人员在地方公关、熟人请托、中介诱惑的‘考验’中败下阵来,发生滥用权力、‘暗箱操作’等违规问题。”甄颖表示。

为扎实做好以案促改、以案促治,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驻住建部纪检监察组深入剖析马丛案背后的问题及成因,认真分析问题症结,聚焦资质审批管理、评审专家管理、借调人员管理、“黑中介”治理等4方面重点,分类制定对策建议。“案件查处后,我们向住建部党组提出纪检监察建议,与部党组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推动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制度改革提速换挡,努力实现从个案清除、重点惩治向系统整治、全域治理提升拓展。”驻住建部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统一全国资质审批权限、加强企业重组分立及合并资质核定、完善业绩认定方式、强化注册人员考核……在驻住建部纪检监察组的监督推动下,住建部全面梳理现行制度标准、流程规则,排查风险隐患,于去年9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加强企业重组分立及合并资质核定、设置专门服务电话等10条具体举措,进一步堵塞审批制度漏洞。

“2个月完成企业资质审批、结果公示”,是住建部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项具体目标。审批提速背后,离不开一系列有效举措的支撑。比如,开发资质延续受理申报系统,企业办理资质延续事项可在线申请,且一年有多次申报机会,一次不过可改进后继续申报。同时,科学设置资质类别,完善资质考核指标,细化资质标准,加大宣传解读力度,畅通电话、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咨询渠道。

一系列改革举措实施后,企业感受到了明显变化。浙江某建工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提交申请后,企业可以在住建部官网随时查看进度,审批流程公开透明。”

“资质审批公开力度加大后,‘黑中介’无空可钻,企业拍手称赞,这说明我们的改革有成效。”住建部市场监管司有关负责同志说。

在驻住建部纪检监察组的推动下,评审专家管理、借调人员管理等也进一步健全完善。经过改革,住建部建设工程企业资质评审专家库人员数量进一步扩大,由原来的600多人扩充到1300多人,评审会现场严格落实审查材料随机分配和回避制度,专家分区域独立审查,防止形成新的“专家圈”。借调人员管理方面,将借调人员一并纳入本单位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培训、纪律教育等活动范围,确保管得住、用得好、不出事。

为规范工作人员履职用权,驻住建部纪检监察组注重督促住建部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完善制度、建立机制,严格管理监督,明确资质审批的红线、底线,控制压缩自由裁量权。比如,改革后,企业资质处负责人不直接参与资料审查,审批结果一律由集体决定。“持续完善内控机制,就是让不同岗位、不同环节之间相互监督,强化审批程序制约关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住建部市场监管司有关负责同志介绍。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我们将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基建工程领域和住建部的相关管理部门及重点岗位人员,深入开展正风肃纪反腐和专项整治工作,减存量遏增量,不断清除风险隐患,压缩权力寻租空间。”驻住建部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2

image.png

驻住房城乡建设部纪检监察组在查处一起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针对暴露出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管理工作制度短板、管理漏洞,把脉问诊、深入剖析,向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提出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等纪检监察建议,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部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做实做细“后半篇文章”。

住房城乡建设部认真研究落实整改措施,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推动建筑市场监管向“宽进、严管、重罚”转变,让审批在阳光下运行。

提速度:审批周期缩减到2个月

“没想到这么短时间就公示了,以前往往要半年、一年才有结果。”中通建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志刚说。今年1月,该公司提交了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申请,本以为要等几个月才会有审批结果,没想到仅过去1个月左右,就看到了向社会公示的审查意见。

审批提速,这是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来推出的一项改革措施——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2个月内”完成评审、公示结果。改革前,企业申报后可能半年、一年才有结果,这不仅造成企业时间成本较高,也留下了任性用权的空间,容易导致违规行为发生、滋生腐败。

记者在采访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相关负责人时了解到,资质审批工作参与主体多、审查内容复杂、审批流程长,造成审批周期长、监督难度大。为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住房城乡建设部实施了一系列有效举措,不断压缩审批周期。

比如,开发资质延续受理申报系统,企业办理资质延续事项可在线申请。系统自动将企业填报的注册人员信息与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注册人员信息进行比对,审核效率有了大幅提升。

又如,增加专家评审频次,及时审核企业提交的材料。据统计,202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共组织召开21次专家审查会,发布了13批次专家审查意见公示、13批企业资质核准公告,做到“月月有公示,月月有公告”。

改革举措实施后,企业感受到了明显变化。郑志刚对记者说:“以前,审批流程不透明、信息更新较慢,企业不能及时了解资质申办进度,有的为了打听、‘加快’资质审批办理进度,就通过熟人、老乡、专家、中介等找关系进行请托。现在,企业可以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随时查看,也就没有必要找中介、托关系去打探消息了。”

补漏洞:企业叫好,“黑中介”叫骂

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建设工程企业发生重组、合并、分立等情况资质核定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部分建设工程企业发生重组、合并、分立等情况申请资质证书的,可按照有关规定简化审批手续。

政策实施的初衷是为了方便企业,但有企业向记者反映,一些“黑中介”钻了重组、合并、分立可以简化资质核定手续规定的空子,大量收购有资质但不开展经营业务的“僵尸企业”,通过出让股份等方式变相出卖资质,或者与其他企业合谋围标串标,严重干扰了建筑市场秩序。

为堵住制度漏洞,住房城乡建设部去年专门发文规定,对于资质转移的,资质转出企业和资质承继企业均需满足资产、人员和业绩等标准,达不到条件的一律不准转移。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业绩是企业申报资质的一个“硬指标”,如果企业业绩达不到申报条件,一些“黑中介”会主动贴上来提供“帮助”,通过伪造公章等方式把其他企业的工程“移花接木”过来,编造虚假业绩,帮助企业蒙骗过关。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完善了业绩认定方式。”建筑市场监管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申请资质的企业及其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要求录入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并公示,接受行业和社会监督。对于暂时无法录入平台的业绩,由项目所在地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核实。此外,住房城乡建设部采取实地核查、遥感卫星监测等方式抽查复核项目信息,对于虚假申报业绩的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福建中建恒源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就因伪造业绩、骗取市政公用工程监理甲级资质,在被撤销资质的同时,处罚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一“改”激起千层浪,行业反响强烈。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行政审批处处长李文翔告诉记者:“现在资质审批中业绩造假等违规行为明显变少了,不少‘黑中介’叫骂,但是企业拍手叫好,这恰恰说明我们的改革是对的。”

扎“笼子”:不给“任性用权”留空间

在以往资质审批过程中,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资质审查的工作人员既负责评审专家的入库及抽取,也具体负责组织现场评审工作,权力过于集中,缺少有效制约和监督。在公开的案件中可以看到,不乏有工作人员被不法企业“围猎”,利用手中权力为企业资质审批大开方便之门,获取个人利益。

为规范工作人员履职用权,住房城乡建设部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机制,明确资质审批的红线、底线,让不同岗位、不同环节之间相互监督,强化审批程序上的制约关系。划清权力边界,控制压缩自由裁量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比如,资质处处长不直接参与资料审查,审批结果一律由集体决定。进一步提高资质审查的智能化水平,对审批工作全程留痕、终身追责等。

除了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专家在资质评审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主管部门会邀请专家作为专业支撑,负责申报材料的业绩认定、评审等工作。在公开案件中,一些专家形成了“熟人圈”,不仅接受企业请托,还相互请托,进行利益交换。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扩大了专家库人员数量,由原来的300多人扩充到800多人,及时清除不能履行职责的专家,加强专家抽取的随机性。强化评审会现场管理,专家分区域独立审查,工作人员现场监督,严禁专家相互留联系方式,避免形成新的“专家圈”。严格落实审查材料随机分配和回避制度,防范专家为相关企业提供方便。审查意见留痕,并且终身追责。

评审专家曾华俊对记者讲:“扩大专家库队伍、筛除不符合标准的专家、严格回避制度等措施,维护了专家队伍的专业性、纯洁性。特别是评审前的廉政教育,对专家起到了警示作用。”

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建筑企业资质审批制度的改革,实现了工程业绩、注册人员、审批进度和结果等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全部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去年,该平台点击率大幅提升,说明大家都很关注这件事,互相监督才能净化市场。阳光下的审批也让‘暗箱操作’无以遁形。”建筑市场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说。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人民群众对住房城乡建设的要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住房城乡建设部持续夯实基础、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改革,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减少资质审批中的自由裁量权,让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在阳光下运行。


评论 0

阅读数 244

0

评论: 100

评论